泡花碱两种生产方法的不同之处发表时间:2021-08-06 16:10 接触过泡花碱的朋友都知道,泡花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助剂,那么您是否了解泡花碱两种生产方法的区别呢?这两类生产出的泡花碱各有什么不同呢?下面,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泡花碱生产两大工艺的不同。 泡花碱性状为为硅酸钠俗称水玻璃,商品名为泡花碱,它的分子式为Na2SiO3。工业硅酸钠因分子中氧化钠与二氧化硅比值不同其性质亦不同。氧化钠与二氧化硅的分子摩尔比称为模数,模数在3以下的称为中性水玻璃,模数3以上的称为碱性水玻璃。其产品通常有固体水玻璃,水合水玻璃和液体水玻璃之分。 在轻工业中是洗衣粉、肥皂等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原料,也是水质软化剂、助沉剂;在纺织工业中用于助染、漂白和浆纱;在机械行业中广泛用于铸造、砂轮制造和金属防腐剂等;在建筑行业中用于制造快干水泥、耐酸水泥防水油、土壤固化剂、耐火材料等;在农业方面可制造硅素肥料;另外泡花碱作为粘合剂,广泛应用于纸板(瓦楞纸)纸箱的粘合剂。 我国泡花碱的生产开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,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有二十七个省市建设140余家生产装置,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,万吨规模以上的厂家有三十余家,五千吨以上的厂家有二十多家,生产方法大多数采用干法反射炉生产工艺,近几年有少数厂家改用马蹄焰炉,喷雾法生产速溶型硅酸钠刚刚起步。我国水玻璃品种不多,模数一般为22~37,模数高的产品产量较低,大都以液体形式供应市场,尽管一些厂家有固体形式的产品出售也是水淬之后的玻璃体,并非速溶粉状产品。 现在中国泡花碱的生产主要分为两大类:干法生产和湿法生产,俩者有什么不同呢,下面就位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。 干法工艺是指将石英砂和钠盐(主要指Na2CO3、Na2SO4)搅拌均匀,在1400℃左右的高温下熔融反应。根据原料不同又分为纯碱法和芒硝法。生产过程都包括配料、煅烧、浸溶、浓缩等四道工序。 湿法生产泡花碱又分为传统湿法工艺和活性SiO2常压生产工艺两种。 传统湿法生产工艺传统湿法生产泡花碱产量高,能耗低,劳动强度低,原料易得,但该法只能生产模数小于25的产品,其生产原理是石英砂在高温烧碱中溶解生成硅酸钠。活性SiO2常压生产工艺活性SiO2常压生产泡花碱是在近几年的三废治理过程中开发的一种新工艺,目前采用该法生产厂家不多,该法可生产模数为22~37的任何产品。其机理是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或下脚料中的活性SiO2(或硅胶)在常压下加热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。反应方程式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。 上一篇水玻璃的优势特点有哪些
下一篇泡花碱的生产过程
|